-
01月18日
-
程式化模仿培养不出真正的“小戏骨” 【一家之言】 再“演技爆表”的童星,哪怕内心戏再成熟、丰富,更适合演的还是符合年龄的孩子,而不是模仿成人。卖萌、学大人,都不会真正培养出戏骨来。依托俗套与模仿,小孩子能很快获得大人的夸赞。但是再往下走呢?那些东西就成了束缚。而丢掉束缚是很难的。 娃娃唱戏不是稀奇事儿 “小戏骨”这个品牌正加速扩张,继儿童版《白蛇传》一炮而红之后,少儿版《西游记》、《花木兰》、《还珠格格》等也将陆续推出。一时之间,儿童的演技似乎被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 的确,看看这群孩子七情上面的卖力演出,简直是对现在这群天价“抠像明星”“面瘫红人”的强有力讽刺。小娃娃们的每一滴眼泪、每一次蹙眉,都是结结实实在打一些成人演员的脸。 儿童版《白蛇传》脱胎自经典国民剧《新白娘子传奇》,事实上不难模仿,因为无论编导与演出都是有套路的。黄梅调曾影响港台好几代人,最有群众基础,赵雅芝版《新白娘子传奇》拍于20世纪90年代初,一言不合就开唱的模式是过去黄梅调电影的流变。我们可以发现,但凡套路深、带戏曲程式的,都特别方便“小戏骨”来演。 娃娃唱戏并不是稀奇事儿,表演出彩的大有人在。以前央视春晚演戏曲节目,总有一大群儿童姹紫嫣红地登台献唱地方经典。有小女生们功架十足地演绎越剧《红楼梦》里的《宝黛初会》,有幼儿园娃娃戴上髯口唱《铡美案》演包公,还有小孩子摇头晃脑、字正腔圆地唱豫剧:“刘大哥讲话理太偏,谁说女子享清闲?”声音娇嫩、洪亮,一招一式认真到位,每一次都博得全场最由衷的掌声。 戏曲讲求程式化,这些程式集中了前人的智慧。小孩子记忆力好,还不到10岁的儿童很快就能模仿得像模像样,并因此得到大人夸奖。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真的能体悟到成人的情感与经验。就目前“小戏骨”排出来的剧目来看,基本都是小孩扮大人,演的都是成人戏。出于娱乐目的这挺有趣,但不应该被大范围提倡。 儿童演员适合扮演符合年纪的角色
除非注明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。分类: 万博manbetx
Tag标签: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edecmsmb.comhttp://hfldh.com/wanbomanbetx/177.html